
中美之间的重大交易是否即将展开?根据美媒的报道,特朗普正打破传统思维,他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来实现这一目标。
随着英伟达获得向中国出口H20芯片的许可,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显著转变,由以往的极限施压逐渐转向一个更具现实性的“交易”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在认识到单纯的压迫策略行不通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倾向于以利益交换为核心的策略。这种方法原本是国际外交的基本原则,如今却在美国引发了轩然大波。部分媒体甚至指出,特朗普正在颠覆传统的外交行为,所有的谈判筹码都已摆在桌面上,中美在芯片、投资限制等关键领域进行“大交易”的可能性已经迫在眉睫,现在只需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各国之间的利益往往各不相同,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各国为了避免冲突,通常会选择通过外交妥协的方式来达成共识,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毕竟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妥协,所带来的损失要远远低于战争。因此,正常的国与国的外交往来中,互相妥协、关照对方的合理利益诉求,同时力争自身利益的“交易”,都是一种常见且理性的方法。
展开剩余65%然而,近年来,美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分歧时,逐渐偏离了这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模式,依旧习惯于施加霸权压力。换句话说,在利益冲突时,美国往往不愿意承担任何成本,只是通过威胁迫使他国让步。这种霸凌行为由于一些中小国家缺乏反抗能力,已经在美国政策制定者和精英眼中成为“常态”。因此,当特朗普开始从单纯的极限施压,转向积极回应中方的需求,寻求与中国进行利益交换时,部分美国媒体才将其解读为“颠覆传统”。
真正被颠覆的,或许是美国人对于“美国优越性”的固有认知。再者,从美国当局的角度看,特朗普并不是一个软弱的领导者,尤其是在与欧盟、日韩等经济体的关税谈判上依然陷入僵局,甚至特朗普直接威胁要对这些国家征收高额关税,这一点便得到了证明。然而,作为一位商人出身的总统,特朗普与那些来自“精英阶层”的历史政治家有所不同,他并不抱有美国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更不会宁愿牺牲国家利益,也要在谈判中展现“强势”。
随着最初的关税战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甚至几乎将美国经济推向衰退,特朗普逐渐认识到,美国不可能单靠所谓的“实力和地位”就能强迫中国屈服。相反,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并避免潜在的债务危机,美国必须寻求中国的合作。因此,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开始转变初期的强硬态度,采取更加务实的策略,计划通过放宽对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的制裁来获得中国稀土以及未来的能源订单。
归根结底,特朗普的思维更加现实,明白在抢劫无果后,他需要采取贸易手段与中国进行合作。最后,从中国乃至全球的贸易局势来看,公平和诚信,无论是在外交上还是贸易上,始终是国际秩序的基石。过去,美国凭借军事霸权,常常忽视这一原则。然而,现如今,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迫使美国不得不遵守基本的贸易规矩,这对于全球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发布于:天津市京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