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第十七集
- 一味中药一个故事 -
桑叶的故事
每一味中药故事都令人期待,皆因这些故事让我们忆起,原来这世界上除了人事外还有许多惊喜的遇见,它们亦如我们一样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经历冬去春来,沧海桑田存在于这烟火人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的存在皆为治愈、成全、利他,或者说它们比我们更接近于“道”。日新月异,变幻万千,传承千年,它们的故事,重现于世,让我们对这烟火人间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重新感动、重新热爱、重新珍惜。就如今天华妈妈给大家讲的这味中药,它名为“桑叶”,亦名家桑、荆桑、桑椹叶、黄桑叶、铁扇子、霜桑叶、冬桑叶、蚕叶、文桑,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神仙叶”。
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桑叶”的故事。
展开剩余94%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九州时代的雍州有座物山,物山下有处宅院,称为雍宅。雍氏夫人喜绮制品,时常令蚕娘、女工进送绮制品。这一日,蚕娘如昔来雍府送最新的绮衣。等待管家之际,蚕娘对身旁幼女说:
“桑儿,且在此处等为娘,切莫乱跑。”
桑儿听话点头。片刻管家便来领蚕娘入内见夫人。桑儿不敢乱动,只得蹲在原地瞧蚁虫。就在这时,也不知从哪里来的一个幼童,摔倒在树旁,发出响动。桑儿闻声抬头望去,只见摔倒的幼童并不畏疼,手撑着地起身,拍了拍土尘,看见桑儿望着他,好奇道:“你是谁?”
蚕娘曾交代桑儿不要同人说话,所以她闻言没吭声,只是低下头。那幼童见无回应,便走到桑儿跟前道:“你是谁?为何戴着面纱?”
桑儿仍不作声。幼童饶有兴趣地欲摘桑儿面纱,桑儿边往后退边用手护住面纱。幼童见状停步道:“你告诉我名字,我便不再走近。”
桑儿低声道:“桑、桑儿……”
忽然来一阵风,吹得院内树木沙沙作响。幼童连忙用手揉搓眼睛,待他放下手,只见眼睛发红有泪。
桑儿吓一跳,问道:“你、你眼睛怎么了?”
幼童道:“莫怕!娘说我有眼疾,风入眼便如此。”
桑儿闻言将手上的桑叶递给他:“给你,我伯母也有眼疾,常用这个泡水洗眼。”
幼童接过两片叶子,顽皮地遮住眼睛,片刻道:“似乎好了些,谢谢!”
循声而来的乳娘见公子与陌生人说话,吓了一跳。她瞅了桑儿一眼,抱起幼童往屋内走:“逸公子,今日风大,你怎么独自来此?”
幼童朝桑儿挥着桑叶道:“再来同我玩。”
次日起,逸公子便吵闹着让人以桑叶煮水洗眼睛。雍夫人原宠爱稚子,又念其有眼疾,宠溺尤甚。听闻此事,便命人使蚕娘带着幼女每隔数日来进送新鲜桑叶。
未想到,逸日日以桑叶水洗眼,一段时间之后,眼疾果真见好。从此,逸为了常能与桑儿一同玩耍,便坚持日日以桑叶水洗眼,逐渐成为习惯。
于是,雍夫人便让蚕娘隔日送新鲜桑叶入府,以此也让逸有个玩伴。时日多了,两个孩子常一同嬉戏,逐渐要好,逸对桑儿说:“待我长大了,便娶你为妻。”
桑儿笑:“好。”
童稚时光容易过,转眼当年的两个幼童已逐渐长大,都是近十岁的孩童。逸觉得长大并不见得是好事,因越是长大,见桑儿的次数越少。蚕娘来送桑叶时,或言桑儿偶感风寒,或言桑儿同师父学艺,种种缘由,只能独自前来。逸无奈,只得偶尔让父亲随从以教授马术之由带自己悄悄去找桑儿玩。
桑儿逐渐长大,干的活儿也多起来,采桑养蚕、分丝纺织,逸常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瞧着,偶尔同她说些老师说的有趣的见闻。
岁月匆匆,转眼又三年,逸已十三岁,生性聪颖的他已读书万卷,能写诗作赋,颇有翩翩公子之风。他依然有空就去找桑儿,桑儿亦已成为技艺娴熟的织女,不仅会几种复杂的织法,还能做一些复杂的刺绣。得闲时,逸陪桑儿采桑养蚕,教她写字,桑儿也常做桑叶茶、“桑麻丸”赠于逸。如今两人皆能感受到彼此暗生的情愫,相处比幼时拘谨许多。
这日,桑儿在织布,逸在一旁轻道:
“愿为桑中蚕,吐丝结锦绣。”
桑儿专心织布,一时没听分明:“什么?”
逸道:“如此美好的感情,世间若有物可储,该有多好!”
桑儿聪颖如斯,顿时心领神会,侧头思绪片刻道:“有,且随我来。”
桑儿放下绕经棒起身,逸不知所以,闻言连忙起身跟随身后。原来桑儿带他去采桑,然后喂蚕、分丝,又教他纺织。忙活了大半天,桑儿做了两块娟帕,又在一块帕的角上秀了个“逸”字,另一块则秀了个“桑”字,然后放在逸眼前,笑道:
“此物即可储,可是?”
逸睁大眼睛惊喜道:“果然如此,妙哉!”
逸拿着绢帕爱不释手,细细瞧了好一会,然后递了一块给桑儿道:“桑儿,待我及冠之后,便来娶你为妻。”
逸走后,见到一切的蚕娘走到桑儿跟前道:“桑儿,逸公子门高非偶,高不可攀。且他从未见过你真颜,他日见你真颜当失望至极,恐深情成悔,遭逢祸患。”
桑儿轻声道:“母亲勿忧,孩儿自知,不过留下些许念想罢了。”
没多久,蚕娘便以研习技艺为由,独自带着桑儿去往他乡。逸公子再到织坊,蚕室内寻遍各处皆无桑儿踪迹,问起才知她随娘亲去往他乡,连一句口信都没有留下。
逸公子顿感闷浊之气郁结于胸,不能释然。一连数日,大门不出,食欲全无,精神萎靡。又数日思念胜于怒气,忧思不已,求母亲让人寻找踪迹。再几日染风寒,寒热不止,病于榻上,好不容易病疾稍愈,便要独自出门去寻。雍夫人见状心痛不已,坐于榻旁对逸道:
“天下之大,你欲往何处寻?”
逸闻言一怔默不作声。雍夫人又道:“我命人四处寻觅月余,依旧音讯全无。她们只言片语皆未留下,即有心离去。如此寻觅,更如大海捞针。”
逸长长呼出一口气,顿觉无力。雍夫人接着说:“不如振作精神,用心功课,成长强大,待到及冠封侯,以全域之力寻之。倘若届时你已无心相寻,你于她而言便实非良配,终是误己误人。倘若届时你仍有心相寻,诚感动天,有情人终成眷属。”
闻言,逸若有所思,颔首道:“母亲所言甚是。”
从此逸公子专心功课,勤奋习武。几年后,他及冠承袭爵位,管辖一方地域。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桑儿的踪迹,惜乎依旧踪迹全无。
一日,逸公子独自站在桑树下饮茶,一片桑叶落于肩上。他从肩上取下桑叶怔怔看着,忽然灵光闪现,心生妙计。
次日逸公子便让人四处采购绸布、绮制品,又命人在城内遍种桑树。然后又放出消息,愿结交天下以“桑”为作的诗人雅士。没多久,逸公子爱桑,爱以“桑”为题著诗,爱结交爱桑之人的声誉传遍天下。天下各州爱桑的文人雅士、行商游客,皆涌入雍州地域。
逸公子妙计果然奏效,没多久就从一位行吟诗人处获得消息。
行吟诗人名员,多年来一直游历四方天下,吟诗作文。数月前经过雍州,靠在一棵树上休息,却被蜈蚣螫伤。奄奄一息之际,遇一采桑女以桑叶汁救治,毒伤初愈。又遇旱暑天气,引发风热陈疾,肺热咳嗽、盗汗不止、食不下咽,只得在织坊暂住。幸得织女日日以桑叶为茶,赠桑麻丸食之,方才得以痊愈。员欲报答恩人,却被拒绝,只得购绮数匹,因山高路远不便携带,便全都做成绢帕。以此报答救治他的恩人。这便是如逸公子所言的一母一女,女儿一直以纱遮面。逸公子闻之欣喜万分,便让员带他去寻。
山高路远,到达织坊已一月有余。逸公子跟在员身后走进织坊,只见一熟悉的身影正专心纺纱。逸公子泪盈于睫缓缓走近轻唤道:
“桑儿!”
织女闻言抬头,眼里先是惊喜感动,又化为恐惧拘谨,一时不知如何言语。
两人对视半晌,逸公子道:“我曾说过,待我及冠,便娶你为妻。”
桑儿闻言眼里含泪,略为平静后道:“不过儿时戏言,公子不必当真。我容貌丑陋,公子门高非偶。”
桑儿说罢缓缓摘下面纱,只见其右脸颊从耳际至颚处有一块蛋大的红斑胎记。未想到逸公子并不在意,依旧面不改色,轻道:“十二岁那年,去山间寻你时,你正采桑,一桑树枝挂下你的面纱,我便见过你的真颜。”
桑儿怔在原地,一时不知所措。
逸公子接着说:“世间至美如璞玉,非璞玉无瑕,乃因其自然纯净。”
桑儿闻言怔怔落泪,逸公子吟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坐卧桑树颠,观蚕食青桑;浅品桑叶芬,浅闻机杼声;愿有一人伴,白首不相离……”
后来,逸公子和桑儿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逸公子的痴心专情,桑儿的高洁善良,以及两人美好的爱情成为美谈,传遍宫廷民间。再后来,雍州百姓有了以桑叶为茶之习,有了以绢帕传情之俗,桑叶也因其独特的药性被各医家载入药典医书。
据《山海经》记载,桑树源于伏羲时代,由神农氏发现,后被母仪天下氏加以栽培,因此被赋予了“灵草”的美誉。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桑叶也被赋予神奇的功效,如能够使人长寿、益富、补血、强身等,所以被誉为“神草”。
据《寿世保元》的记载:“蚕食吐丝,结成锦绣。人食生脂,延年除咎。盖嫩桑之叶,性本和平,不冷不热。生于效野之外,惧为蛇蝎所沿。”
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一切仙药,不得桑煎则不服。”
《说文解字》说,桑树有“东方自然神木之名” 。尤为甚者,古代称十月霜后桑叶为“神仙叶”。又因其不惧风雨严寒,叶至霜降犹在,有了“铁扇子”的别名。
桑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在《神农本草经》中,桑叶附于“桑白皮”项下,明确记载“桑叶,主除寒热,出汗”。
叶天士《本草经解》:“桑叶,气寒,味苦甘,有小毒。主除寒热,出汗。”
《本草求真》:“桑叶,清肺泻胃,凉血燥湿,明目。”
《唐本草》:“桑叶,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本草备要》:“桑叶,甘、寒。手、足阳明(大肠、胃)之药,凉血(刀斧伤者,为末干贴之妙)燥湿,去风明目(采经霜者,煎汤洗眼,去风泪。洗手足,去风痹。)末服止盗汗。代茶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盐捣敷蛇虫蜈蚣咬毒,蒸捣罯扑损瘀血带凝。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炙和桑衣煎浓,治痢诸伤止血。”
后《本草纲目》又加以补充:“桑叶,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桑叶乃收、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治消渴。归经:归肺、肝经。”
《本草纲目拾遗》:“鲜桑叶摘开,其叶筋有白汁,名桑叶滋,又名桑脂。纲目桑叶载其用最广,独未及此。性微寒,味苦,有天丝入眼,以此点之。山海草函:桑叶滋点眼,治蜈蚣咬。”
《本草新编》:“桑叶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补骨中之髓,添肾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脑明目,活血生津,种子安胎,调和血脉,通利关节,止霍乱吐泻,除风湿寒痹,消水肿脚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却老,老妇人可以还少生儿。”
乍看之下挺复杂,简而言之“桑叶”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一,清肝明目。治视力模糊、眼干眼痒、眼睛红肿、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夜盲、分泌物增多等。
第二,疏风散热。治对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咽痛、咳嗽、头痛等。
第三,清肺润燥。治咽干口燥、痰黏、干咳无痰、咽干鼻燥、头痛无汗、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
桑叶主要参与治疗此三类的经方配伍。
对于桑叶这三大作用,我们逐一来了解一下:
第一,清肝明目。桑叶味甘苦,性寒,入肺经、肝经。寒为阴之性,直接决定其阴药属性;甘能润燥,苦能清热,均属阴药倾向。桑叶入肺、肝经,肺主气阴,肝藏血阴,桑叶作用于两经,与滋阴、清肝的阴药路径一致。
《灵枢·脉度》里有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灵枢·经脉》里有云:“肝主目,其经脉上连目系。”
《素问·五脏生成》里有云:“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不足则目不明。”
《灵枢·热病》里有云:“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里有云:“肝风内动则目眩、目斜。”
中医认为,肝藏血,肝为血海,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当人体活动时,肝血随气机输布全身;静息时,血液归藏于肝,通过肝经上注于目。
《素问・五脏生成》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而肝气疏泄,维持目窍通利,肝气的疏泄功能如同“管道疏通”,若肝气郁结(如情绪抑郁),则气血运行不畅,目窍易被“壅滞”,出现目胀、眼痛、视物昏花;若肝气条达,则目窍通畅,视觉敏锐。人在肝气不足的时候,会出现视物模糊、夜盲、眼睛干涩等症状;人在肝火旺盛时,会出现眼睛红肿、疼痛、流泪等症状;人在肝火上炎的时候,会出现目赤肿痛、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桑叶苦寒能清热,又通过肺经、肝经作用于肺及肝,因而对多种眼病有作用,所以桑叶也经常参与此类证疾的经方配伍,像《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本草备要》中的“桑麻丸”、《通俗伤寒论》中的“羚角钩藤汤”、《寿世保元》中的“扶桑至宝丹”、《养素园传信方》中的“外洗熏眼方”等。
第二,疏风散热。桑叶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甘有小毒。桑叶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湿之性。桑叶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太阳者行身之表,而为一身之外藩者也。太阳本寒标热,所以太阳病则发寒热。桑叶入太阳,苦能清,甘能和,故除寒热,汗者心之液,得膀胱气化而出者也。桑叶入膀胱而有燥湿之性,所以出汗也。
因而桑叶能起到疏风散寒的作用,风热感冒通常发生在春季,夏季或者气候温暖的季节,常见症状一般有发热重、恶寒轻、怕热、黄浊鼻涕、咳黄黏痰、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口渴、风热咳嗽、扁桃腺炎、头痛发热等。桑叶对这些能起到作用,因而经常参与配伍此类证疾的经方之中,像《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银翘散”“桑杏汤”等。
第三,桑叶能清肺润燥。桑叶入肺经,能清热解毒降燥。
《黄帝内经》认为:“肺主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肺气虚则皮毛虚弱急,腠理开,故润然寒栗。”
《素问·五脏生成》里有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
皮毛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肺气充足,皮毛功能正常,能够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减少外邪入侵的机会。而当外感风寒时,风寒之邪首先侵犯皮毛,导致肺气失宣,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等症状。如果肺气不宣,水液代谢失常,可能出现水肿、汗出异常等症状。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到:提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桑叶性寒,有清热解毒降燥的作用,像一位精准的“清道夫”,扫除肺部浊气、燥热。因而桑叶也经常参与此类证疾的经方之中,像《温病条辨》中的“桑杏汤”、《医门法律》中的“清燥救肺汤”、《寿世保元》中的“桑麻丸”、《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等。
有首关于“桑叶”的诗是这样的:“桑叶初肥蚕未眠,一蓑烟雨饷春田。篱边稚子学耕织,笑指新丝换酒钱。”
有意思的是,桑叶的花语是:“美好时光。”
怎么样?故事听到这,此时是否感觉桑叶已入心,深爱犹不知?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哪天在山野得缘遇到一株桑叶记得合影留念。据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擦肩而过,说不准你就是它等候的人呢!
来,华妈妈现在就带大家去找桑叶……
图片来源:广药白云山星群药业
中药之讲究真、正、纯,方才能见真效。今天,华妈妈带大家到一个值得信任的“中华老字号”。它创建于1950年,由解放初期众多“明星”药厂汇聚而成,1986年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它始于中药炼剂和植物药提纯,首制软胶囊和滴丸机,开拓颗粒冲剂先河,以“全国首创五大制药技术”引领着中药的发展。从创始至今一贯秉承“制药之星,呵护人群”的理念,是以胶丸、酊水糖浆、药油、颗粒冲剂四大剂型为主的“中华老字号”制药企业。它就是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广药集团属下上市公司广州药业(香港H股及上海A股上市公司)的骨干企业之一。上世纪60年代末,星群成功研制出颗粒冲剂;1985年首创夏桑菊颗粒,并带动颗粒产品进入繁荣时代;为广大消费者熟知的颗粒冲剂还有小儿氨酚黄那敏、痔炎消等。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颗粒、软胶囊、液体灌装制造及包装设备,注重按GMP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生产和质量管理,各剂型均通过GMP认证,建有大型夏枯草GAP药材种植基地;同时以科技创新推动品牌发展,启动夏桑菊“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产品质量及开展夏桑菊有效部位抗禽流感、流感项目研究,并获授专利保护。其生产的以“夏枯草”和“桑叶”参与主要配伍的“夏桑菊颗粒”从1985问世至今一直广受消费者好评及欢迎。
好,到了,就是这里,我们一起采买一些回家吧!
桑叶的故事,华妈妈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记住,桑叶虽好,亦是一味药,它的使命是治愈,服用最好遵医嘱,因每个人体质及基础性疾病都有不同。喜爱桑叶的朋友可以用一个玻璃瓶装一些桑叶放在自己常坐的桌上,感受桑叶的灵气,品味桑叶的智慧。
【号外】
切记:桑叶寒凉,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孕产妇,婴幼儿慎用;低血糖患者不宜食用,桑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尿频者不宜食用;部分人群对桑叶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服用后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药食不可混淆:桑叶虽为药食同源之品,仍需控制剂量,避免长期、大量饮用浓煎液。
作者 | 周君君
编辑 | 邹 璇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本草纲目》第十八篇中草药故事
从今天起,华妈妈每天给你们讲一个中草药的故事。准备好了吗?开始喽……敬请期待
发布于:湖南省京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